找到相关内容1752篇,用时6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发大誓愿第六 (7)

    、痴、慢、烦恼,把这些东西解开。脱的是什么?永脱生死轮回。六道生死轮回从那里来的?就是这些东西造成的。所以,见思烦恼一断,见惑就是见解错误,思惑就是思想错误,这些东西解开,六道就没有,永远脱离。‘解脱’是这个意思。佛门里常说的‘生死,出三界,脱轮回’,就是这个意思。   这一句在此地,也许同修们要问,菩萨不是已经脱离生死轮回,还有这些果报吗?有,大小菩萨都有。系缚有界内、界外。界内是讲六道,...

    净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355690121.html
  • 发大誓愿第六 (4)

    八定是三界之内的,虽然是梵行,并不殊胜。殊胜的梵行是大乘佛法,目的是超越三界,永脱轮回,生死,成佛道。念佛人这一生,没有决定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得人天果报,因念佛善根还会遇到佛法,遇到你真能...直指》。民国初年也有一位慈云法师,这一幅对联就是印光大师送慈云法师的,上款落的有名字。是不是那位慈云又来,我们不晓得。慈云灌顶大师在《观经直指》里明白的开示我们,‘所有一切经法消灭不了的业障,这一句...

    净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9/06355790124.html
  • 小乘佛教哲学研究

    而有生死流转。所以,细心说又是经量部论证和解释业报轮回的理论基础。与细心说相关联的是所谓随界说。"随界"来自于"随眠",所谓"随眠",是指烦恼的潜伏状态。对于人来说,这种烦恼的潜伏期是相当长的,程度...不足以概括佛教。佛教的"四谛"说、"缘起"论、以及"无常、无我"的理论,不仅体现佛教是一种信仰与理性奇异结合的哲学的宗教,而且还说明了佛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并举的生活的宗教。佛教不认为世界上有一个绝对永恒...

    成建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391557.html
  • 弘一大师文学集学习笔记

    的缘故,嗜好其中的趣味,难以放舍,所以生死不断。故佛言:“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嗜好欲中的趣味,犹如养怨入丘冢,空空的冤枉受很多辛苦。所以看破,一日难留;放下,何等自在!   偈曰:   ...的家乡,和佛陀及诸上善人在一起,永不退转,一生成办生死之佛法大事因缘。如有迟疑不信,岂不是大痴瓜?   宋一元禅师西方咏:   西方有路少人行 一句弥陀最上乘   把手牵他行不得 ...

    化来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54092324.html
  • 论说一切有部“实有”思想对慧远之影响

    即可断灭,亦即超出有生死的三界之外;如果没有生死流转累及“神”,则神自然即可达到“冥神”之境。这个冥神之境,并非神无,而是处于一种冥然无形而难以把捉的境界,也就是涅槃寂静。其中已经隐含着法身等于“神”...妄生颠倒,导致轮回。如能返妄归真,无束缚,则与佛陀同一解脱,没有差别。一无碍道,指主张能体悟“生死即涅槃”的无碍之道。三十四心,又称为三十四心断结成道。据《大毗婆沙论》所说,菩萨在坐菩提树下之前,先以...

    夏金华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322093349.html
  • 听净空法师讲经笔记摘录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先决条件,自卑而尊人,平等对待,推崇别人,赞叹别人,谦卑自己,尊重别人。认为自己强是凡人的心,有这种心不能生死,因为你的心是轮回心。 ¡ 修行修自己,...真正的菩萨行。先从财舍开始,舍惯就好了,没有烦恼,最后得大自在,财布施越多,来得越多,从哪儿来都不知道。因为性德渐渐开。 ¡ 用财是智慧,要以清净心修广大的布施。 &...

    净空法师

    |学佛|修行|净空法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09071093514.html
  • 佛教价值观在隋唐价值综合中的重要地位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即自由,“静”即清静。涅槃境界,就是永恒、安乐、自由、清静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就彻底断灭生死诸苦及其根源(“烦恼”),而享受着永恒的和平、自由与欢乐。涅槃...,使人大觉大悟,看破红尘,生死,以得解脱。可见,慈悲与智慧两种德行,都是达到涅槃境界的阶梯。相对于涅槃境界而言,悲智属于工具价值层次。佛家称慈为“舟”,所谓:“慈舟不棹清波小,剑峡徒劳放木鹅”(《...

    赵馥洁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493688.html
  • 佛法是种活法

    的。一说看破要放下,有的人家也不要,孩子也不管,东跑西颠,今天跑这个庙,明天跑那个道场,结果什么也得不到,满脑子都是矛盾冲突,烦恼痛苦的不得了。自找的,活该!学佛修行就是缘、债、生死么!你缘...报恩报怨,连续不断的轮回。 所有的这些缘都了了,所有的这些债都了了,才能生死,才能摆脱轮回,才能超出三界。我们一定要从家人做起,从儿女做起,然后逐渐地扩大范围。你们看看,菩萨的学处里就有这些...

    达真堪布 开示

    |在家|生活|佛法|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22451693736.html
  • 虚云老和尚对永明延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说法,从不自赞毁他,立门户见。”[[26]]   1955年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方便开示中,不时有这方面的教导,可谓苦口婆心。如四月二十八日开示中说:“本来法法都是生死的,参禅、念佛、看经、礼拜,种种...为依据,就老和尚对永明延寿大师圆融思想与圆修行持的继承与发扬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从中获得若干有益的启示。   主题词:虚云老和尚,永明延寿禅师,继承与发扬   虚云德清(1840-1959)是近...

    黄公元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194093.html
  •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

    的“里许”便是指“日用”“声色”的意识心,“出头”便是指凭借真心而生死。一句“转没交涉”,表明向意识心求悟是一种过失。   ▲“居仁自言:‘行年六十岁,此事未了。’问渠:未了底,为复是举手动足、着衣吃饭底未了?若是举手动足、着衣吃饭底,又要如何他?殊不知,只这欲知决定、,见得死后断灭不断灭底,便是阎家老子面前吃铁棒底。此疑不破,流浪生死,未有期。””   该处用“此事未了”、“未了...

    袁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395194.html